天然蝦青素最強優勢,并不是它的抗氧化!
說到蝦青素,你第一印象是什么?
“地表最強抗氧化”、“自由基殺手”、“超級維生素E”、“第四代抗氧化”、“抗氧化之王”、“口服美容”、“口服防曬霜”……
從這些稱呼中,你不難發現,蝦青素的抗氧化優勢是無與倫比的,畢竟,蝦青素頂著“自然界最強抗氧化劑”出圈的。
但是小艾今天要說的是,即使蝦青素是自然界中最強的抗氧化劑,但是它有一個屬性,比最強抗氧化劑更加厲害,也是讓蝦青素從一眾抗氧化劑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它是什么?
腸道吸收≠身體利用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所有的抗氧化劑要想被人體所用,最關鍵的是什么?
吸收!如果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即便它是宇宙最強的抗氧化劑,也是無濟于事。
很多人會說:“吸收不是跟每個人腸胃有關”。
的確,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營養物質吸收進血液,通過血液的流動送往全身組織細胞。但并不是所有抗氧化都能被身體各組織吸收利用,其中阻止抗氧化劑分配到身體組織的東西,叫作屏障。
人體屏障 難以穿透
人體有很多道“屏障”, 包括血腦屏障、血眼屏障、血睪屏障、氣血屏障、濾過屏障、包膜屏障等等。
這些屏障很強大,構成嚴密的防御體系,不僅可以吸收養分,維持人體內各物質的平衡,還可以防止病菌入侵、減少機械刺激。但是這些屏障在防御同時,也在阻擋有益物質的滲透。
譬如我們的血腦屏障,它是我們大腦的守護神,是人體所有屏障中最堅固的屏障之一。
與身體的外周血管不同,血腦屏障中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特別的結構——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各種分子在相鄰的細胞膜內外“穿針引線”,將血管內皮縫得“密不透風”。而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內皮則存在小間隙,允許小的血源性物質穿過并進入周圍組織。
血腦屏障中的微血管與外周部位血管的結構的比較
血腦屏障為何難以突破?
這是因為它所構建的“銅墻鐵壁”只允許親脂性和低分子量(低于400~500Da)的分子通過跨細胞途徑從血流進入大腦。在這種情況下,約98%的小分子藥物和幾乎100%的大分子生物藥物都無法通過血腦屏障。
我們的皮膚屏障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皮膚抗衰老,用在皮膚上抗氧化活性物,必須克服親脂性(細胞膜和脂質基質)和皮膚細胞內的親水結構,才能滲透真皮層,發揮作用,而只有少部分“兩親性”的成分才可能暢通無阻。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人即便長期使用抗氧化劑,依然避免不了機體、皮膚等老化原因。此外,活性成分不像保濕成分,只有滲透深層才能發揮效果。
不同物質屬性 滲透不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的東西放入水中,就可以溶解。而有的東西放入水中不溶解,放入油中卻能溶解,這就是物質溶解的不同特性:水溶性或油溶(脂溶)性。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分子結構。當它的分子結構中含有親水基時,它就能夠被水溶解,是水溶性物質。當它的分子結構中含有親油基時,它就能夠被油溶解,是油溶性物質。
根據溶解性,抗氧化劑可分為兩大類:水溶性抗氧化劑和脂溶性抗氧化劑。水溶性抗氧化劑通常存在于細胞質基質和血漿中,脂溶性抗氧化劑則保護細胞膜的脂質免受過氧化。
細胞膜在結構上存在著親水性極性基團和疏水性非極性基團的雙重屬性,這種特點,決定了單純為水溶性或油溶性的物質很難穿透細胞膜,即使能穿過,量也非常小,營養物質所起到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獨一無二的強大穿透力
但是蝦青素之所以和別的抗氧化劑不一樣,就是它擁有超一流的“穿墻破壁”能力,能夠輕而易舉的穿透四大屏障,即“血腦屏障”、“血-視網膜屏障”、“前列腺屏障”、“胰腺屏障”。
這種無與倫比的穿透力源于蝦青素的完美分子結構。我們知道蝦青素是類胡蘿卜素合成的最高級產物。在類胡蘿卜素家族中,β-胡蘿卜素、葉黃素、角黃素、番茄紅素等只是中間產物,越到終極,兩端結構越復雜,分子結構上既有親水基團又有疏水基團也越多,最后合成結構最為復雜的蝦青素。
圖中VC、VE、β胡蘿卜素,只能在細胞膜外或細胞膜內,蝦青素跨越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
這種結構讓蝦青素能夠跨越整個細胞膜,親水端與細胞膜的親水性部分結合。這就讓蝦青素分子既有親油性,也有親水性,既可溶于油,也可溶于水。這種水油雙溶、獨一無二的特性,讓它穿透各種屏障如入無人之境。
所以說,蝦青素最強屬性,不僅是抗氧化,更突出一點是強大的穿透力,讓蝦青素與其他抗氧化有著天壤之別。